密创寒冬该坚中的业者抉择加行守还是转

最近这段时间,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股"逃离潮"。光是今年,我认识的就至少有5-10家创业公司正在转向其他赛道。说实话,看到这种现象我的心情很复杂。创业之路的十字路口转型对初创企业来说原本很正常。有时候是因为业务增长乏力,有时候是创始团队失去了热情。但我特别想聊聊那些选择离开加密行业的创业者们。每当听到这样的消息,我内心总会泛起一丝失落。记得上个月,一位曾经常跟我探讨项目的创始人告诉我他决定去做AI了...

最近这段时间,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股"逃离潮"。光是今年,我认识的就至少有5-10家创业公司正在转向其他赛道。说实话,看到这种现象我的心情很复杂。

创业之路的十字路口

转型对初创企业来说原本很正常。有时候是因为业务增长乏力,有时候是创始团队失去了热情。但我特别想聊聊那些选择离开加密行业的创业者们。每当听到这样的消息,我内心总会泛起一丝失落。

记得上个月,一位曾经常跟我探讨项目的创始人告诉我他决定去做AI了。看着他疲惫但释然的表情,我只想说:"如果真的想清楚了,那就放手去干吧。"但同时,我也想提醒正在面临这个抉择的朋友们几个需要考虑的点。

情绪低谷期的陷阱

我见过太多这样的场景了。熊市进入第二年下半年时,市场情绪往往会跌至谷底。这就像是一个魔咒——2014年如此,2018年如此,2022年又是如此。

有意思的是,加密市场的周期总是神奇地维持在4年左右。也许是人们需要这么久才能真正看清现实?或者是需要这么长时间才能忘记上一轮牛市的疯狂?说实话我也不确定,但这个规律确实准得可怕。

记得2018年底,我认识的一位投资人把办公室里的比特币行情显示器都撤了,说"这玩意儿就是个骗局"。结果两年后,他不得不在牛市高点重新入场。

如何避免"早知道"的遗憾

说实话,我从没见过在上轮熊市离开加密领域的人不后悔的。而那些劝人离开的人,在牛市回归时往往成了朋友圈里的笑话。

我知道有个很实用的方法:给自己设个deadline。比如说"我再坚持18个月,把想做的加密项目都尝试一遍"。这样即便最后真的决定离开,至少你能坦然地说:"我尽力了。"

阶梯式增长的魅力

很多从FAANG或者传统创投圈出来的创始人特别不适应加密市场的增长模式。他们习惯了Web2那种平滑的上升曲线,而加密项目更像是坐过山车——长时间的横盘后突然爆发。

这让我想起Coinbase的故事。如果他们在2014年就因为没有看到稳定增长而放弃,那可能就错失了后来的辉煌。加密市场的增长就是这样,它不是线性的,而是阶梯式的。

发现行业"秘密"的时机

创业最重要的就是找到别人还没发现的"秘密"。而在加密领域,这个秘密往往需要1-2年才能真正领悟。

有意思的是,熊市反而是发现秘密的最佳时机。没有那么多噪音干扰,留下来的都是真正相信这个行业的用户。我记得有位做DeFi协议的创始人就是在2019年市场最低迷时,发现了后来让他成功的那个关键洞见。

你的优势在哪里

最后想说,每个创业者都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:在新赛道里,我真的具备优势吗?

如果你已经在加密领域积累了一两年的经验,建立了人脉,了解了行业逻辑,那这些很可能就是你最大的优势。转行意味着要放弃这些积累,从头开始。就像我的朋友常说的:"在一个不熟悉的赛道上重新起跑,未必比继续跑完你已经熟悉的马拉松更容易。"

版权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及使用,违者必究。

相关阅读